老龄人口更易遭遇贫困的风险,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基于老龄人口的贫困特征开展反贫困管理是各国政府公共政策改革的重要方面。通过国际比较分析,世界老龄人口的贫困现状主要表现为六大差异特征:
(1) 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特征:不同国家老龄人口的贫困率存在明显差异。这源于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宏观经济的发展水平、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及公共养老金体系的完备性。
(2) 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特征:女性老龄人口的贫困率高于男性。老龄人口以女性为主体,世界老龄人口的贫困主要是女性老龄人口的贫困问题,即 "贫困的女性化"特征。
(3) 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特征:"高龄"老龄人口的贫困率高于"年轻"老龄人口。当前老龄人口自身的老龄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老龄人口反贫困问题的严峻性。
(4) 具有明显的"家庭结构"差异特征:独居老龄人口的贫困率高于夫妻共同生活家庭。近年来独居老龄家庭数量进一步增加,而且独居老人以贫困水平更高的女性为主体,进一步加剧了老龄人口反贫困问题的严峻性。
(5) 可能具有"种族"差异特征,在多种族国家老龄人口的贫困率可能因种族不同而存在差异。
(6) 可能具有"城乡"差异特征,具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国家农村地区老龄人口的贫困率高于城市。
基于对世界老龄人口贫困差异特征的分析,面向老龄人口的反贫困公共政策主要包括:
(1) 通过公共养老金计划向老龄人口提供"社会安全网":进一步扩大"缴费型"养老金计划的覆盖面向更多的退休老龄人口提供收入保障;构建"非缴费型"养老金计划,为女性、高龄、独居、农村老龄人口等脆弱群体构筑"社会安全网"。
(2) 延迟退休年龄以实现在更好地保持公共养老金体系财务可持续性的同时,提高退休人口的养老金收入保障,降低老龄贫困风险。
(3) 基于性别公平视角优化养老金制度设计:向因生育和照护子女而导致职业中断的女性提供养老金缴费时的减免;推行法定退休年龄的性别均等化,提高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龄;建立包括遗属养老金和离婚者养老金等在内的派生养老金权益。
(4) 实现全面健康服务的"可得性",使老龄人口能够以可负担的价格获得有质量的健康服务,避免老龄人口"因病致贫"的风险。
(5) 提升就业质量,降低"非正规就业":支持非正规行业向正规行业的转型;通过就业市场政策帮助女性等脆弱群体实现由非正规就业向正规就业的转型。
(6) 宏观经济增长战略转向"包容性增长",持续推进社会公平。